欢迎访问 著作权舆情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权利纠纷 >林建华:新时代人权的“中国刻度”

林建华:新时代人权的“中国刻度”

时间:2018-05-28 16:26:43 作者: 来源 点击:

\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建华教授接受中国人权网的专访。(焦飞摄)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于5月5日举办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及其新发展研讨会,来自国内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林建华接受了中国人权网的专访。   林建华指出,人权不是资产阶级独享的专利,人权理论也不是西方国家独有的创设。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撰写过专门的人权论著,但他们的论述到处都闪耀着人权的思想光芒。他们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人权思想在反对封建等级特权和神权斗争中的历史进步性,同时也深刻剖析了资产阶级天赋人权思想的历史局限性,特别揭露了其阶级实质。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创立。   林建华认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两大历史使命。这其中就内蕴着异常鲜明的人权诉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来到中国,也有一个落地、发芽、扎根、开花、结果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同样需要与近代中国的人权实际相结合。在这一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林建华认为,改革开放近四十年间,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1991年,我国发表了《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这是第一个关于人权的官方文件,反映了我国在人权认识上的重大理论突破,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基本形成。1997年,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党的十五大报告。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我国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国家的政治理念和价值目标。   林建华认为,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新成果的逻辑出发点和实践出发点。在新时代,不仅要国家富强,而且要人民幸福,或者说更要人民幸福,在解决人民从无到有的需求之后,更加注重解决从有到优的需求,也就是说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升华,朝着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使人权有着更高的含金量。这就是新时代人权问题上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有效的坚实保障。   林建华认为,党的十九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集中体现在,走自己的人权之路,维护宪法权威,维护法律尊严,聚焦民生与民主,把人权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熔铸在一起,进一步彰显了人权的人民立场,进一步解释了人权的丰富内容,进一步指明了推进人权的现实路径。新时代中国的人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代表着并标注了人类社会人权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林建华认为,中国人口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在进一步改善民生和人权状况方面,还面临不少的挑战,中国政府将继续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愿望和要求放在心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推动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蓝图已经绘就,在未来的征程上,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必将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必将在当今时代和当今世界大放异彩!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著作权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法行天下商业服务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著作权舆情网 zbqyq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399号-6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15313344577 监督电话:1851152689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