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著作权舆情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人身权 >以个案公正强化司法公正

以个案公正强化司法公正

时间:2018-05-28 16:26:39 作者: 来源 点击:

司法公正是由一个个具体个案的公正累积起来的。纠正冤错案件,直面我们曾经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不仅没有动摇司法的公信力,反而大大提升了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案发21年后,安徽涡阳五周杀人案近日迎来再审宣判。4月11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原审被告人周继坤、周家华、周在春、周正国、周在化无罪。此前,5人中2人被判处死缓,1人被判处无期徒刑,2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到今年1月,5名原审被告人全都刑满获释,其中被羁押最长时间者失去自由近21年。   五周杀人案的纠正,彰显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防范和纠正冤错案件,是政法机关必须坚守的底线和担起的职责。   分析每一起冤错案件的原因,都不难看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多么难。刑事案件侦办中曾经长期存在重口供、轻证据的惯性思维,这往往成为冤错案件的源头。过分依赖口供,不仅容易带来刑讯逼供、屈打成招,而且失去了第一时间全面收集证据的机会,导致重要证据灭失,对之后还原事实真相造成很大障碍。由于证据不扎实,案件越往后走,面临的定放两难压力越大:定罪,证据还达不到标准;放人,嫌疑人又确有嫌疑。加之有被害人家属的压力和国家赔偿、错案责任追究的压力,不少案件再审的进程一再延后。有网友盘点了近些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再审或者地方人民法院提起再审而没有下文的案件,很多都面临着定放两难的困局。   要避免定放两难,就必须从源头上加强证据意识。对此,2016年10月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发布并实施的《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证据裁判要求,没有证据不得认定犯罪事实。侦查机关侦查终结,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都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意见》还对如何全面、客观、及时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作出规定。   对出现了定放两难的疑案,应该遵循 疑罪从无存疑有利于被告人的法治原则,妥善运用证据规则,该依法宣告无罪的就依法宣告无罪。事实上,有一些案件在宣告被告人无罪后,重新进入侦查环节,很快找到真凶,还原了事实真相,也给被害人家属一个交代,真正告慰了被害人。   司法公正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一个个具体个案的公正累积起来的。从现实效果看,纠正冤错案件,直面我们曾经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不仅没有动摇司法的公信力,反而大大提升了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总之,要汲取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冤错案件,同时防范新的冤错案件发生。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著作权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法行天下商业服务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著作权舆情网 zbqyq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399号-6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15313344577 监督电话:1851152689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室

客服QQ:871104617